或允许2035年后销售新型燃料车型 欧盟出尔反尔是何故?
近日有消息称,欧盟正在考虑允许汽车企业开始制造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车。据悉,欧盟委员会已经起草了这项计划,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达成协议。要知道,这是自今年2月中旬欧盟颁布2035年禁止生产燃油车的禁令之后,首次表现出该项禁令可能将有所松动。那么,作为一个目前拥有27个会员国、正式官方语言达24种的国际组织,欧盟为何在“禁燃令”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子,出尔反尔呢?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其中的原因。
※ 何为“禁燃令”?
“禁燃令”也被称作“禁燃法案”,全称是《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该法案是欧洲议会于当地时间2023年2月14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的一项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的法律。据悉,该项法案将彻底重塑整个欧洲的汽车制造产业。
依据“禁燃法案”的要求,到2035年时,所有汽车制造企业必须实现销售的所有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0%。这也就意味着,由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驱动的车型从2035年起将无法在欧盟上市销售,包含了所有新的使用汽油或柴油驱动的汽车、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与此同时,按照“禁燃法案”的设定,从2030年开始,在欧洲销售的所有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减少55%,大大低于现有的37.5%的目标;包括运输部门、商用车辆在内的所有汽车,均需在205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中和。
※ “禁燃法案”的来龙去脉
从时间线上来说的话,欧洲的这项“禁燃法案”最早是在2021年7月被正式提出的,属于欧盟委员会在同年7月提交的《气候保护法草案》中的一部分。当时,欧盟委员会提出了立法建议,相关草案的初稿也已经完成,之后便需要由欧洲议会通过投票来进行表决。不过在当时,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代表还是就“禁燃法案”的具体实施标准以及范围进行了反复的磋商,并且该法案在被提出之后也遭遇到了一些行业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反对。
到2022年6月初,欧洲议会表决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关于2035年在欧盟范围内禁售燃油车的立法建议。当月内,欧盟27国环境部长也就燃油车禁售计划达成了共识,同意到2035年时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车。
2022年6月21日,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在德国BDI工业协会主办的活动上表示,燃油车仍然有市场,欧盟这项禁令是错误的
此表决结果一出,包括大众、奔驰、沃尔沃、福特在内的多家汽车制造企业便公开表示,支持欧盟从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燃油车的决定。不过,德国在当时则公开表示反对,此后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也相继呼吁延迟5年再开始执行该计划。此外,像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欧洲汽车供应商联合会这样的行业团体也表示了反对意见,原因则是担心充电设施不够完善,以及会大幅减少供应商的工作岗位等原因。
不过后来还是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那样,欧洲议会最终于当地时间2023年2月14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通过了该“禁燃法案”,也就是《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
有意思的是,“禁燃法案”仅仅通过了一个月多一点便出现了转折。当地时间2023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和德国就“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计划的相关争议达成了协议。
依据蒂默曼斯当天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欧盟已经和德国达成了协议,并将保持技术中立。如果内燃机汽车只使用能够实现碳中和的绿色燃料,那么也可以在2035年以后进行新车登记。于是,整个事件的发展就回到了本文最开始提到的那个信息点,即“欧盟正在考虑允许汽车企业开始制造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车”。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
而这一切,正是源于德国在今年3月初就已经提出的一份草案,表示将保证未来的燃油汽车可以使用由水、二氧化碳和风能三者共同制成的合成燃料(官方称之为eFuel),并可用于传统的内燃机。
※ 所谓的“合成燃料”是否现实?
先不说德国提出的所谓“合成燃料”是否现实,至少这个提案为汽车制造企业今后的发展又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做到让内燃机汽车使用这种新兴的“合成燃料”,那么欧洲的汽车制造企业就可以在2035年以后继续销售内燃机汽车。尤其对于德国这样的老牌汽车工业强国来说,特别是像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样的汽车制造企业,它们谁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就放弃各自所掌握的内燃机研发技术的。
而德国方面之所以提出,希望通过让内燃机使用合成燃料(eFuel)这种方式来变通地应对“禁燃法案”,则是基于合成燃料(eFuel)在原料、生产乃至排放的过程中近似于碳中和的前提条件。也正是因此,让内燃机汽车使用合成燃料(eFuel)被欧洲的汽车制造业认为是当前最现实的碳中和方案。但,果真如此吗?
要知道的是,所谓的合成燃料(eFuel)目前尚未得到大规模的生产。举个例子来说,保时捷公司在2022年8月便已经向一家合成燃料公司投资了7500万美元,并且于同年12月开始生产合成燃料(eFuel)。不过,该工厂尚处在试点阶段,并且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全球都不太可能出现足够的合成燃料(efuel)生产企业。
保时捷在智利开设合成燃料(eFuel)生产试验工厂
并且,保时捷公司负责合成燃料(eFuel)的项目负责人曾表示,目前的合成燃料(eFuel)在价格上还很难达到和石油一样的水平。有数据显示,目前合成燃料(eFuel)的价格大约为每升25-50元人民币左右,显然这个价格已经远远高于汽油和柴油等传统燃料的售价。
另外就是,依照欧盟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想要通过让内燃机汽车使用合成燃料(eFuel)的方式来变通地应对“禁燃法案”,其前提是内燃机汽车必须能够识别出合成燃料(eFuel)。
说白了就是,你的汽车产品要能够有区分合成燃料(eFuel)和汽/柴油的能力,如果车辆的油箱内加注的并非合成燃料(eFuel),而是汽/柴油,那么车辆发动机是无法启动的。这就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汽车制造企业可能需要研发新的内燃机(发动机),或者通过任何可行的技术手段,从而让现有的内燃机(发动机)具备识别合成燃料(eFuel)的能力。
因此,真想按照德国希望的那样,通过让内燃机汽车使用合成燃料(eFuel)的方式来变通地应对“禁燃法案”,对于目前的汽车制造业来说还存在着很现实的困难。
※ 为实施“禁燃法案”,欧盟提前埋下了哪些伏笔?
表面上来看,欧盟与德国达成协议并表示正在考虑允许汽车企业开始制造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车,似乎是因为遭到了以德国为首的一众汽车制造业传统强国的反对,从而无奈做出的妥协行为,但实际上,为了实施“禁燃法案”,欧盟早就提前埋下了一些伏笔。
例如,在“禁燃法案”当中就提到了,到2025年时,欧盟委员会将提出一种评估和报告方法,围绕新车和货车整个使用周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酌情提出立法建议;并且,此后每两年欧盟便会持续发布报告,以评估欧盟在实现零排放道路交通方面的进展。
除此之外,到2026年12月时,欧盟委员会还将监测排放限值与实际燃料和能源消耗数据之间的差距,从而给出调整汽车制造企业具体碳排放量的方法,从而提出适当的后续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自然年内进行小量生产的汽车制造企业(新车年产量在1000台至1万台之间;或新货车年产量在1000台至2.2万台之间),仍然能够额外获得一年的时间,以达到新的排放法规。
由此可见,虽然欧洲议会在今年2月14号表决通过了“禁燃法案”,但实际上欧盟自己心里都一直还在打鼓,所以早在制定“禁燃法案”的时候,就已经为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政策变化做好了准备措施。而这个准备措施,显然还是围绕着“碳排放”这一话题而展开的。
※ “禁燃法案”的实施对中国车企有哪些利好?
无论怎样,即便欧盟自己目前也在“禁燃法案”上面出尔反尔、犹豫不决,但都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禁燃法案”落地实施的大趋势。那么,对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而言,“禁燃法案”的实施会带来哪些利好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看几组数据。
数据1:依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新车中纯电动汽车占比约为12%,汽车行业排放目前约占欧盟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交通运输总量约占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
数据2:依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欧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比较慢,为完成全面电动化转型,欧盟需要每周新增加充电桩1.4万个,但实际上目前每周新增加的充电桩却只有2000个。
数据3:依据我国“乘联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提供的数据,2022年中国占据了世界新能源车63%的份额。
数据4:依据我国“中汽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21年-2022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面向欧洲的出口有明显增长;特别是在2022年,出口欧洲的新能源汽车超过30万台,已经占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49%。
数据5:同样是依据我国“乘联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提供的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名的企业里有6家都是中国企业。其中,宁德时代位居榜首,并且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在内的多家企业,目前都在加速布局欧洲市场。
综合以上这五组数据便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纯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新车销售的占比将逐渐提高;其次,欧洲的充电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第三,中国已是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第四,欧洲不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依赖性,对中国动力电池制造业的依赖性,乃至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业的依赖性都愈加强烈。
因此,欧盟“禁燃法案”即2035年禁售燃油汽车议案的通过,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很有可能出现势头较强的持续增长。
※ 说在最后:
不管是欧盟在推行“禁燃法案”中所表现出的飘忽不定,还是欧洲主要汽车制造业强国以及汽车制造企业对于“禁燃法案”所表示出的不满,我们都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于传统燃油汽车仍然有着较高的需求。
诚然,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汽车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大趋势不会改变。但是,“新能源”并不意味着只可以有“电能源”,就像将合成燃料(eFuel)应用于内燃机动力汽车那样,虽然目前仍有很多困难,但说不定在未来的什么时间,人类真的可以研发出能够有效替代石油燃料的“新”燃料。至少在当下这个阶段,还远没有到可以断言内燃机汽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