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业协会发布声明!建议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定,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将更多半导体设备、高带宽存储芯片等半导体产品列入出口管制。
对此,多家A股上市公司就被列入“实体清单”作出表示将积极应对。此外,中国四大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也发布声明,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当晚发布声明表示,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进行恶意的封锁和打压,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利益。美国政府随意修改管制规则,严重影响了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中国汽车行业对采购美国企业芯片产品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动摇,美国汽车芯片产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声明表示,随着美国出口管制措施不断加码,其反噬效应也在持续扩大,美国对华管制措施的随意性对美国企业也造成了供应链中断、运营成本上升等影响,影响了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中国相关行业将不得不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如果不依赖美国芯片,中国车企能否找到替代?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也是困难重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辆传统燃油车需要的芯片数量约为600-700颗,主要包括功能芯片、功率半导体和传感器三大类,而新能源汽车十分强调电动化和智能化,所需要的芯片数量大幅增加,以支持其复杂的电力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普通的新能源汽车可能就需要1000-1200颗左右,高端的新能源汽车甚至达到2000颗以上。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迅速发展,但汽车芯片却极度依赖国际半导体产业链供应。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
不得不承认的是,国际芯片半导体确实领先很多中国企业,例如日本的瑞萨电子、荷兰的恩智浦半导体、德国的英飞凌、美国的德州仪器以及意大利和法国的联合企业意法半导体,占据了约77%的市场份额。尽管国产汽车芯片发展迅速,但在车规级MCU、碳化硅功率器件等方面仍大多依赖进口,特别是MCU(微控制单元)芯片的需求尤为突出,国内虽有比亚迪、地平线、寒武纪、海思等国产车规级MCU厂商,但市场份额极其有限。
因此,谨慎采购美国半导体芯片的决心有了,但是也要认识到中国汽车半导体行业的不足,作为高度集成的行业,汽车芯片要求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特别在刹车、动力系统等安全性要求极高领域,中国厂商现阶段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仍处于劣势。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仍旧希望政策鼓励中国企业提升技术,逐步降低对于进口芯片的依赖。据报道,中国计划2025年将采购本国汽车芯片比例提升到20%~25%,获多家中国国电动车厂商支持,如比亚迪、上汽、东风汽车、广汽、一汽等。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发展布局半导体。7月27日,蔚来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流片成功。8月23日,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芯片”流片成功。9月20日,长城汽车车规级MCU芯片——紫荆M100完成研发并成功点亮。11月9日,由东风汽车定制的国产高性能车规MCU芯片——DF30,及其符合AUTOSAR标准的操作系统(OS)和微控制器抽象层(MCAL)正式发布……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领跑全球市场,销量遥遥领先,但芯片过度依赖进口,成为产业发展瓶颈。业内人士指出,25%的目标肯定是暂时性的,长远目标是国内车企芯片采购全部本地化。
- 下一条:
- 超50万辆!比亚迪最新销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