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泰国工厂正式投产 开启全球化战略新纪元
据乘联会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2.0万辆,同比下滑2.8%,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为87.8万辆,同比增长36.9%,而传统燃油车零售销量为84.0万辆,同比下降26.0%。
燃油车市场规模,在新能源车的强势进攻下不断缩容,是既成事实。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自主品牌市场零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3%,当月国内份额为61.8%;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4万辆,同比下降25%,当月国内份额为25.6%。豪华车零售22万辆,同比下滑11%,当月市场份额为12.5%,同样出现下滑。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国内车企零售销量榜单来看,不难看出市场竞争压力巨大,两极分化十分明显。时代汽车发现,其实单靠比亚迪就已经超越各系别市场,7月比亚迪零售销量为31.2万辆,同比增长35.0%,市场占有率为18.1%,而德日美系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17.6%、12.9%、5.8%,均出现同比下滑。这是比亚迪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德系,这不仅是比亚迪的历史性时刻,也是中国汽车的历史性时刻。作为对比,6月比亚迪汽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15.9%,而德系品牌份额为18.6%。
2022年,比亚迪以180.5万辆反超一汽-大众成为国内第一厂商,后者全年销量177.9万辆。在此之前,一汽-大众已经连续三年夺得国内乘用车销冠头衔,2019年-2021年销量分别为207.2万辆、211.0万辆、177.8万辆。两年后的今天,比亚迪超过的不仅仅是大众品牌在华市场份额,而是整个德系品牌,包括宝马、奥迪、奔驰等。
德国是汽车工业传统强国,拥有百年汽车设计、生产历史和完善的产业供应链。不过,近年来随着汽车新能源转型趋势加速,德国造车“老师傅”遇到了新问题,德系三大巨头大众、奔驰、宝马在中国市场出现销量逆增长。
众所周知,大众汽车约30%的销量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而如今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也出现销售疲软。零售数据显示,大众品牌7月在华销量为14.9万辆,奥迪品牌为4.5万辆。
零售数据显示,7月一汽-大众销量为11.42万辆,同比下滑22.6%,之所以一汽-大众销量下滑如此严重,主要是因为旗下拥有大众、捷达、奥迪三大品牌,这三大品牌均下滑,其中捷达品牌下滑41.6%,大众品牌下滑21.4%,奥迪品牌下滑20.0%。上汽大众销量为8.82万辆,同比下滑11.8%,其中大众品牌下滑12.5%,奥迪品牌增长50.1%,斯柯达品牌下滑39.9%,虽然奥迪品牌实现大幅增长,但其在上汽大众体系内的占比较小,无法弥补大众品牌下滑带来的损失。
奔驰宝马也是如此,7月华晨宝马销量为4.9万辆,同比下滑18.2%,而北京奔驰为4.7万辆,同比下滑7.0%。在燃油车时代,BBA有各自独特的光环,凭借优异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成为一时的流行风尚。不过,随着自主高端品牌愈发强大,当前品牌影响力在消费者购车意向中的占比正在逐渐变弱,汽车的软硬件实力成为消费者考量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背景下,如果BBA不能及时跟进技术革新路线,即便牺牲品牌价值也换不来销量的增长。
车型方面,7月德系品牌共有10款车型销量在万辆以上,包括朗逸、帕萨特、奔驰C级、奔驰GLC、迈腾、奥迪A6L、探岳、奥迪Q5L、宝马3系、途观L,其中大众品牌销量最高的车型是朗逸,为2.4万辆,奥迪品牌销量最高的车型是奥迪A6L,为1.2万辆,奔驰品牌则是奔驰C级,为1.4万辆,宝马品牌则只有一款车型在万辆以上,宝马3系为1.1万辆。
在电动化浪潮下,中国车企快速崛起,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燃油车的衰退,合资燃油车库存积压,市占率不断下滑,最终合资厂商被迫加入价格战。可令人唏嘘的是,燃油车降价越离谱,越没有人买,最终承压的是经销商,卖出去了经销商亏惨了,卖不出去经销商也很难受。于是,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出现亏损,转卖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燃油车市场份额会进一步被压缩,届时中国市场将有四分之三的汽车为电动汽车。“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不应该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市场中去卖车,必须要在电动汽车方面构建起自己的竞争力,而要提高竞争力,与中国新势力车企合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